Knowledge知識專區

2021/05/10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 ⑤ 進澆口痕跡

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-進澆口痕跡

本文要探討第3個射出不良原因分析:「進澆口痕跡」。
進澆口痕跡,指的是塑料從流道進入成品時,在澆口附近所產生的痕跡。
痕跡的外觀有以下3種形式,分別為:「霧斑、噴流痕、澆口暈」,產生痕跡的原因來自於下列3點:「剪切力大、澆口小、以及模溫低」。
1、霧斑
產生「霧斑」的原因有很多種,在此主要針對「霧斑與剪切力」的關係進行探討。塑料在經由流道澆口進入成品區時,最一開始接觸模具的塑料會開始產生「固化皮膚層」,此時芯層還在持續流動中,而固化皮膚層與流動芯層會相互拉扯,進而產生「剪切應力」。
 
因此,當固化層建立的愈快,而充填速度也很快時,所產生的「剪切率」與「剪切應力」也會愈高。當「剪切力」過高時,塑膠就會產生裂解或破裂,同時也會產生微量的瓦斯氣。當這些裂解的塑膠與氣體附著在模具表面上時,就會出現白白的霧氣痕跡,指的就是「霧斑」。
由於澆口通常是流道最狹窄的地方,所以剪切力也會最大,這也是為什麼,進澆口附近會比較容易產生「霧斑」。
 
而改善霧氣痕的方法,就是想辦法降低澆口附近的剪切力。改善的方向有:
(1)增加「澆口截面積」來降低塑料通過澆口的「剪切率」。
(2)降低初期通過進澆口位置時的「射出充填速度」。
(3)提高模具的溫度來延緩固化皮膚層的形成時間。
(4)在進澆前的流道做適當的「冷料井」,藉此吸收流道上的瓦斯氣。
2、噴流痕
造成噴流痕的主要原因為「澆口位置不當」與「澆口過小」。當塑料經由澆口進入成品時,如果澆口愈小,則塑料通過時的速度與壓力就會愈高。這個原理就好比像是用水管澆花時,如果出水孔被限縮,則水就會噴得愈遠。
 
當澆口的位置剛好在相對開放以及較寬的成品區域時,會因為塑料在充填初期時沒有明顯的阻力,所以塑料的波前流動會直直地往前衝。此時,前端的塑料停下來時,後端的塑料還會持續往前推擠,當前端與後端無法完全相互熔接時,就會呈現不規則的蛇行紋狀,也就是俗稱的「噴流痕」。
而改善「噴流痕」的方法,就是減緩塑料通過澆口的速度或限縮噴流痕的範圍。改善的方向有:
(1)加大進澆口的截面積大小,可明顯減緩通過澆口時的速度與壓力。
(2)改變進澆口的出口位置,盡量避免塑料直接流向開放及較寬的成品區域。
(3)在進澆前的流道做適當的「冷料區」,產生短暫的分流效應,進而減緩進澆時的瞬間速度。

3、澆口暈
產生澆口暈的成因有很多,在此針對「澆口暈與溫度」的關係進行探討。
 
當塑料經由流道進入成品時,容易受到溫度的差異而形成固化層。而當塑料持續充填膜腔時,後端的塑料會強行突破前端已經固化的塑料,進而造成模面轉寫上的差異,或是局部的輕微裂解或破裂,此時,固化皮膚層的塑料會產生「滑移現象」,在外觀上就會形成色澤或光澤上的差異。由於都是發生在澆口附近,且呈現日月之暈狀,所以俗稱為「澆口暈」。
改善澆口暈的方法,則是想辦法讓塑料平順地通過澆口附近的區域。改善的方向有:
(1)提高模具的溫度或料溫,藉以避免塑料在澆口附近太快產生固化層。
(2)設計適當的冷料井,避免塑料在澆口附近產生冷料。
(3)如果肉厚較薄或進澆方向太垂直,可以增設魚眼凸塊,讓塑料在充填時更平順。
 
總結來說,產生「進澆口痕跡」的改善方法,就是讓塑料盡可能平順地通過澆口。常見的作法是「加大澆口面積、提高模具溫度、降低射出充填速度、以及改變進澆口位置」等。

以上就是「進澆口痕跡」的不良原因分析與改善建議,希望對各位會有幫助。
有任何問題歡迎在影片下方留言,我們將在下一集解說:「表面縮水與真空泡」,謝謝你的收看,我們下次見。 

 
相關文章

👉🏻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
Part-1 基本觀念篇
Part-2 十三類常見的射出成型缺陷(圖解)
Part-3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-毛邊(flash)
Part-4 射出成型不良原因分析-匯合熔接線


👉🏻塑膠射出製程大解密
塑膠射出製程大解密-上集
塑膠射出製程大解密-下集


👉🏻射出成型穩定的關鍵
射出成型穩定的關鍵 Part-1 基本概念篇
射出成型穩定的關鍵 Part-2 料溫篇
射出成型穩定的關鍵 Part-3 射速篇
射出成型穩定的關鍵 Part-4 模溫篇

射出成型穩定的關鍵 Part-5 澆口篇
射出成型穩定的關鍵 Part-6 排氣與流長比篇
 

版權所有,複製必究
3分鐘史迪克影片